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如何理解?

1.企业与职工的交易,短期薪酬,就像现钱现货,人走茶凉;而股份支付呢,犹如“望梅止渴”;唯独“设定受益计划”,让企业与职工有一种真正的互相依存,一直到老的感觉。
2. 设定受益计划特征:(1)企业承担风险。人口寿命,离职率,死亡率,今后通胀影响等,都称精算风险,影响支付多少,全由企业承担。而职工自己,只管健身,活得越久越好;(2)时间跨度长。30岁入职,60岁退休,活到90入土,前前后后几十年也。
3. 准则设计基本原理:(1)员工退休后所领薪酬,在退休后列为费用呢还是在退休前列为费用?会计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当计入职工劳动期间的费用,这是基本规矩。(2)会计理解为今日之待遇,30年后开始支付,当是企业一项负债而已,既然是负债,时间又长,当折现处理。
4. 基本处理技术:(1)请精算师测算员工退休后寿命等等,将退休后预计支付金额折现到退休时点,这是一次折现(2)将退休时点的价值均摊到30岁到60岁干活的这30年,这个主要是考虑会计分期,合理在各年确认费用(3)由于均摊数是退休时点价值,还需将60岁的价值折现到服务期间的每一年确认,这叫二次折现。每年计算得到当年入账价值,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既然入账是现值,那么这个负债就是带息负债,今后每年必生利息,利息再入本金,生生不息。每年年末,当以年初负债金额为基础,乘以折现率,将利息入本金,时间推移,到了退休时点,负债账面价值必然是退休时点现值。
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退休之后,倒已简单,假设每年年末支付薪酬,作负债偿还,则: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期初负债,本期同样考虑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按照上述规则,假设员工活了90岁,没有从公司辞职,也没有犯错被辞退,货币价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影响,到90岁寿终之时,就是负债账面余额为0之时,多精妙的会计核算技术。
5. 理财理财,需要提前安排,为了设定受益计划的支付需要,设立专项基金,以图日后只需。
6. 资产如何计价?现在会计,从理论上说,资产负债观受到更多重视,能够公允计价,都倾向于公允价值。设定受益计划专项应对资产,属于金融资产一类,就以公允价值计量。
7. 报表如何列报?按照设定受益计划制度设计,相应资产与相应负债是深度捆绑在一起的。于是在会计设计上提出“对抵之后列报净额”的思路。负债大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右边列报为“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但若资产大于负债,称为盈余,这个盈余是“净资产”了,理论上说,是总资产搞定相应负债后的结余,这时候再引入一个概念“资产上限”,可以理解为可收回金额一类,于是盈余与资产上限对比,孰低计量,相当于减值计提。盈余与资产上限孰低列报为“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到此为止,资产负债表搞定。
8. 上述已经搞定资产负债表,那么利润表如何搞定呢?准则制定那帮人深感忧虑,这玩意儿的资产负债表计量,资产用公允价值;负债用现值,而实际上,现值也是公允价值的一种理论路径。大家想一想,公允价可能会如坐过山车,公允价值变动额如果全部计入损益,将会让管理层面对设定受益计划不敢下手,没有企业愿意施行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准则制定者,领会企业之意,管理层不敢承受的风险导致资产负债价值变动的损失,不计入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于是,关于设定受益计划,面临一个新课题,哪些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哪些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9. 计入损益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根本思路,企业主动作为的,计入损益;企业被动接受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此处其他综合收益,今后亦不得转入损益。
10.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形:(1)精算利得或损失;(2)资产回报;(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就是那个减值计提以及转回,也都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直接纳入“其他综合收益”)
11. 计入损益情形:(1)当期服务成本(基本原理讲二次折现计入每年的服务成本,年初负债按照折现率计入的财务费用);(2)过去服务成本(企业修改未来支付金额,导致现值变动);(3)结算利得和损失(企业取消设定受益计划,用相应资产弥补员工);(4)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资产的长期回报就是稳定复利增长模式,准则制定者考虑这个现象,于是,决定让企业以每年年初资产价值乘以折现率,做一笔当期没有实际回报支撑的分录: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贷:财务费用
但是,引发一个问题,上面对于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都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了,这儿借方又是一个资产价值增加,如何处理呢?简单,让企业先做这笔资产利息收益的分录,再做那笔调公允价值的分录,调公允价值时,扣掉这里的资产利息收益增加的价值就可以了。
12. 总结:这设定受益计划,典型的资产负债观设计思路,先解决资产负债的计量,然后对于资产负债价值变化,都叫综合收益,将综合收益一份为二,一部分入损益,作为经营业绩,一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作管理层业绩计量。这儿设计思路是:先搞定列报,再谈分录。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9号——职工薪酬》

2022-04-27
2022-04-27
免费领取问答券
关注公众号,免费领取问答券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