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十三五”以来,我市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主线,紧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全面、客观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金融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了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实施好《规划》,有利于落实省、市两级总体战略部署,明确合肥市金融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发展重点和实施保障;有利于加快推进合肥市金融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能力。《规划》的制定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是“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规划》的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主线,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为我市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提供全面高效金融支持。
三、起草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合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3月,制定了《合肥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20年5月,正式启动“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始规划框架搭建和初稿撰写工作。2020年6月至9月,前往各县(市)区、开发区,重点金融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并赴南京、杭州等先发地区调研学习。2020年10月底,完成《规划》初稿。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先后4次召开规划编制座谈会和专家评审会,广泛征集一行两局、重点县区、重点金融机构、行业专家以及社会公众对规划的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研究吸纳和修改完善。2021年5月21日,向一行两局,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单位,重点金融机构共36家单位征求意见,收集各类意见29条,逐条吸纳,并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完善。2021年7月19日,对《规划》进行集中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2021年9月起,根据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联动审核工作组要求,《规划》与国家、省上位规划及市《纲要》、党代会报告等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充分衔接,落实体现国家、省、市最新决策部署,并与其他重点专项规划保持一致。2022年1月,《规划》履行了报审程序。2022年3月,《规划》报市政府审核通过。2022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规划》正式印发。
四、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金融业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1234”发展目标:以打造合肥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为主题,突出“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两条发展主线,立足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三个服务重点,建好金融产业集聚区、科创金融试验区、跨境金融先行区、新兴金融引领区四大发展载体,努力形成健康有序、创新发展、服务优质、风险可控的金融产业体系。
——建设更具引领作用的金融产业集聚区。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金融业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重点支持包河、蜀山、高新、庐阳等打造若干个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充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鼓励支持其他县(市)区、开发区持续完善本区域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建设更具辐射能力的科创金融试验区。以滨湖金融小镇、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为载体,探索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开发应用,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汇聚金融力量服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建设,推动合肥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科创金融试验区。
——建设更具开放水平的跨境金融先行区。依托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合肥综合保税区等对外窗口,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机构跨境合作,推广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开放。
——建设更具包容特性的新兴金融引领区。大力发展以绿色金融、县域金融和普惠金融为重点的新兴金融业态,加大新兴金融机构招引和培育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和场景创新,建设成为区域内具有合肥特色的新兴金融引领区。
五、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4个部分,约2.1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合肥市金融业建设发展成效等。
(二)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具体指标等4项内容。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更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度开放融合、坚持筑牢底线思维。主要目标确立“1234”合肥市金融业发展目标。具体指标提出设立金融支撑地位更加凸显、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产业资本更加集聚、金融服务创新更加高效、金融安全治理更加优化五大方面等。
(三)主要措施和发展重点,包括六项内容:一是聚焦服务实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出以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服务重点,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统筹功能定位,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提出积极引导全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抓好“四个一批”建设,推动全市金融业发展提档加速。三是发挥科创优势,打造科创金融试验区。提出以申创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科技赋能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科创能级和效率。四是扩大金融开放,打造跨境金融先行区。提出以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金融合作为契机,不断提升全市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五是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新兴金融引领区。提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金融,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是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全市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保障措施。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宣传推广、引育金融人才等5项保障措施等。
六、创新举措
(一)确保紧密衔接。注重加强《规划》的上下衔接、条块衔接和前后衔接。一是上下衔接,注重与《安徽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全面衔接,与各县(市)区、开发区金融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确保规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二是条块衔接,在金融业规划编制中注重与全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加强衔接,充分体现全市总体发展要求,避免出现目标、思路、举措冲突等问题。三是前后衔接,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研判,做好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平稳顺利过渡。
(二)确定发展指标。《规划》将主要目标量化为,力争“十四五”末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3.5万亿元;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增长均实现突破;力争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20家,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资本活跃度跻身长三角城市第一方阵。设置以上发展目标值,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坚持自我加压,在存、贷款体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二是努力实现超越,紧盯经济实力相近城市,努力在部分指标上实现超越。三是继续缩小差距,在金融业增加值、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主动对标长三角地区先发地区,努力缩小差距。
(三)保证科学可行。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扎实做好前期研究、实地调研、意见征求等规定动作。充分动员局内各处室、重点县区、重点金融机构开展了10个版块专题研究,拓展了前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带着问题深入实地调研,既摸清了“家底”,也掌握了先发地区的先进经验,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行了多轮次、全方位的意见征求工作,反复论证、持续完善。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全市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全链条,为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二)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县区落实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业发展规划落实落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监测和调整修订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完善科学反映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对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辖区金融产业发展,形成各有特色、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完善配套政策。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梳理政策差距和业务门槛,完善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推动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政策实施反馈和效果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金融政策研究,适时修订完善政策。
(四)优化宣传推广。利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论坛、行业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扩大合肥金融业对外影响力。充分运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塑造合肥金融业良好形象,提升美誉度。加强现代金融文化宣传力度,培养公众的现代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建设独具特色的金融博物馆、主题公园,提升金融文化软实力。
(五)引育金融人才。实施金融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对金融人才的引进、培育、合作交流等公共服务。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符合金融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金融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来肥创业、工作。加强金融智库建设,构筑金融人才培训培育高地,提高金融人员的业务能力。
八、下一步工作
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区落实保障措施,持续推进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