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目的
从“效果、效率和节约”三类指标入手,测评保险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充分挖掘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保险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审计对象
各级公司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等经济活动。
三、审计内容
(一)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资金运用业务总的经济效益。
(二)公司经营保险业务的经济效益(综合考核与分险种考核相结合)。
1.产险业务
(1)国内业务:机动车辆险、企财险、家财险、货运险、农业险、人身意外险、其他险。
(2)涉外业务:非水险、进口货运险、出口货运险、船舶险、航空险、石油开发险、其他险。
(3)信用险业务:短期险、中长期险、其他信用险。
2.寿险业务
(1)普通寿险:简易人身险、子女教育婚嫁金险、福寿安康险、少儿两全险、团体人寿险、团体定期险、终身人寿险、联生人寿险、其他险。
(2)年金保险:个人养老金险、集体职工养老金险,中外合资中方养老金险、养老金还本险、其他险。
(3)健康险:医疗险、其他险。
3,再保险业务
(1)分入:财产险、建工险,货运险、船舶险、航空险、石油开发险、其他险。
(2)分出:财产险、建工险、货运险、船舶险、航空险、石油开发险、其他险。
(三)公司经营资金运用业务的经济效益(综合考核与分项考核相结合)。
1.投资业务
(1)短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其他投资。
(2)长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实体投资、其他投资。
其中,“实体投资”兴办的投资实体还需逐个具体考核。
2.贷款业务:短期贷款、长期贷款。
3.拆借业务:拆出资金。
四、审计方式
报送审计或就地审计。
五、审计方法
核对法、盘点法、抽查法、查询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报表法等。
六、审计程式
(一)验证公司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二)测算公司经营的经济效益。
(三)评价公司经营的经济效益。
(四)分析公司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五)提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七、审计依据
(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国家有关法律,如:公司法、保险法、会计法、审计法等。
2.国务院有关文件。
3.财政部、人民银行及其他部委有关文件。
(二)总公司有关规章制度
1.有关产险、寿险和再保险业务方面的文件。
2.有关资金运用业务方面的文件。
3.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文件。
4.其他文件。
八、审计报表
审计报表包括综合效益审计表(表一)、保险业务效益审计表(表二)和资金运用业务效益审计表(表三)等三张主表及其附表。其中:综合效益审计表分设资金分布与效益分析表(表一附1);保险业务效益审计表分设产险业务分险分析表(表二附1)、寿险业务分险分析表(表二附2)、再保险业务分险分析表(表二附3)和保险业务潜在效益分析表(表二附4);资金运用业务效益审计表分设资金运用业务分项分析表(表三附1)和投资实体效益审计表(表三附2)。上述各类报表附后。
(一)公司业务分为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其中,保险业务又分为产险业务、寿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资金运用业务又分为投资业务、贷款业务和拆借业务。
平常所指的“三产”一律归口实体投资,所谓实体投资是指人保公司以兴办企业(即投资实体)的方式进行的投资。所谓投资实体是指人保公司投资的全资或有控股权的企业,如:投资公司,证券部、劳动服务公司、汽车修配厂等。
(二)评价指标分为效果指标、效率指标和节约指标。其中,效果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效果性,所谓效果性是指任何经济活动都应达到预定的目标,即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效率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效率性,所谓效率性是指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即实际产出比实际投入,“表”中个别指标不属效率指标但因实际需要视同效率指标;节约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节约性,所谓节约性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去获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即实际投入比计划投入。
(三)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包括总指标、保险业务指标和资金运用业务指标三个部分;
其核心指标:一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利润指标、资本利润率指标和利润率指标,二是反映企业全员劳动效率的人均利润指标。
下面就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进行解释:
1.总资本:反映了所有者对企业投资的规模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
2.总资产: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
3.总收入:反映了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水平。
4.总利润:反映了企业的绝对获利能力,它与总收入和总成本率的高低有关。
5.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债权的保障程度。
6.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7.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的速度和管理效率。
一般认为,周转率愈高愈好,它表明:(1)收帐迅速;(2)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可以减少;(3)应收帐款流动性高,偿债能力增强;(4)利润变现快。
8.总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相对获利能力,它仅与总成本率的高低有关。
9.总资本利润率:反映了所有者对企业投资的获利能力。
10.人均总收入、人均总利润:反映了企业全员的劳动效率,即企业人均创收、创利能力。
11.总成本:反映了企业各类业务的耗费。
12.总成本率:反映了企业各类业务耗费的程度或单位成本的水平。
13.资金回报率:反映了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益性。一般采用年回报率。
14.资金成本:反映了企业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的各种费用。
它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营业费用,未独立核算的资金运用部门应估算营业费用。
15.逾期资金:是指到期(含展期)半年后仍不能按期归还的资金。
16.呆帐资金:是指到期因债务人死亡、企业破产或逾期三年等确实无法收回的资金。
上述指标之间存在一些相互关系、可运用电脑进行图表分折。如:总资本、总利润的变化会引起总资产的变化,应收帐款周转密愈高,应收帐款占总收入的比重就越小,总利润变现就越快;否则,反之,总成本率越高,总利润率就越低,否则,反之,总收入、总利润率的变化也会引起总利润的变化,总利润等于总收入与总利润率之积,因此,提高总利润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增加总收入(应收帐款的周转率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二是降低总成本率。
(四)评价标准分为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其中,内部标准包括本年计划标准、上年同期标准、前三年平均标准、系统内平均标准和系统内先进标准,外部标准包括国内同行平均标准、国内同行先进标准、国际同行一般标准、国际同行先进标准。
系统内平均标准和先进标准按区域可分为四个层次的标准:一是省公司级标准,二是单列市公司级标准,三是地市公司级标准,四是县公司级标准。
(五)权数遵循谁重要谁权大的原则,参评指标的权数见“参评指标权数一览表”。综合排队是指企业对所属单位的总利润、总资本利润率、总利润率和人均总利润分类排队的名次作加权加总后再进行的排队。综合达标是指企业对所属单位的总利润、总资本利润率、总利润率、人均总利润和应收帐款周转率分别达到的标准个数作加权加总后所达到的标准个数(四舍五入)。
(六)附表解释
1.表一附1:反映公司资金分布与效益的情况。是考核公司是否有足够资金保证业务需要的依据;是考核公司资金运用的规模、方向和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也是考核公司资金运用效益好坏的依据。
2.表二附1、2、3、4;分别反映了公司产险业务主要险种的效益性、寿险业务主要险种的效益性、再保险业务主要险种的效益性及保险业务潜在的效益性。
参评指标权数一览表
本表反映的资讯,为领导决策采取调节费率、手续费、折扣佣金、免赔额等经济手段,调整险种结构、开发新险种、扩展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提供了直接依据。
3.表三附1、2:分别反映了公司资金运用的规模、结构、效益和安全性。
本表反映的资讯,为领导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和管理投资实体提供了决策依据。
(七)各项指标的计算原则上以会计口径为准,并保留两位小数。
(八)基本公式: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西方传统经验可达到50%)2.所有者权益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60%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西方传统经验200%才可靠)4.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其中:速动资产主要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和短期投可以合法变现的有价证券)。(西方传统经验100%才可靠)5.应收帐款周转率(次)=应收帐款借方发生额/应收帐款年余额(西方传统经验12.5次才可靠)应收保费周转率(次)=应收保费借方发生额/应收保费年平额6.成本率=(成本/收入)×100%7.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资金运用年均余额)×100%8.赔付率=(赔款/非寿险保费)×100%9.退保金及给付率=(退保金及给付/寿险保费)×100%10.手续费率=(手续费、折扣佣金/当年保费)×100%11.费用率=(费用/保费)×100%12.利润率=(利润/收入)×100%13.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资金运用年均余额)×100%14.资本利润率=(利润/资本)×100%16.毛利率=(毛利/保费)×100%17.三差=费差+死差+利差18.三差率=(三差/保费)×100%19.年均余额=(年初余额/2+1月末余额十2月末余额++11月末余额+年末金额/2)÷1220.资金运用率=(资金运用年均余额/资金年均余额)×0%其中,资金年均余额等于资金运用年均余额加闲置资金年均。21.资金回报率=(资金运用年收益额/资金运用年平均余×100%22.资金逾期率=(逾期资金余额/资金运用余额)×100%23.资金呆帐率=(呆帐资金余额/资金运用余额)×100%24.承保率=(本地区已保人数/本地区可保人数)×100%或地区已但财产金额/本地区可保财产金额)×100%(该指标反映了当地保险对社会的保障程度及保险业的发展)25.市场占有率=(本公司保费收入/本地区保费收入)×0%(该指标反映了本分司在当地同行中的实力和竞争能力)26.保险深度=本地区保费收入/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反映了当地社会对保险业的投入及保险业的发达程27.保险密度=本地区保费收入/本地区人口总数(该指标反映了当地社会保险平均消费水平及保险业的发展)28.盈利、亏损或政策性险种比重=(盈利、亏损或政策性险费/保费总数)×100%(该指标反映了本公司盈利性、亏损性和政策性险种的结构)29.市场开发率=(新险种保费/总保费)×100%30.保额损失率=(赔款/保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