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素
效力注释:
全文失效/废止
发文日期:
1996-07-19
发文字号:
财会字〔1996〕18号
发文机关:
财政部
收藏

关于印发《会计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全文废止。参见:《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16号令)。
小竹提示
全文废止。参见:《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16号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 局,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自 1991年起实行以来,对于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当前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施 会计证管理办法的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我们对《会计证管理 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会计证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已征得 国家税务总局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

一、会计证管理办法


二、关于《会计证管理办法》的说明


附件一:会计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促进各单位配备合格 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会计证是具备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 资格证书。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各单位不得任用其担任会计岗位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组织的会计人员。


第四条 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的同级财政部门负 责。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及其在京直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


第五条 取得会计证的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遵守国家财经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3.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


4.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


第六条 会计证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定为:财务会计法规、会计基 础知识、会计实务、珠算和初级会计电算化(后两门可由考生任选其中一门考试。)


第七条 现在会计岗位工作,已取得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含中专, 下同),经考核能够胜任一个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可直接为其颁发会计证;


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不具备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的非会计人员,须参加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并经会计证专业知识统一考试合格,可为 其颁发预备会计证;具有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的非会计人员可免试会计基础知识、珠算和初级会计电算化,参加其他两个科目考试合格的,可为其颁发预备会计 证。


第八条 会计证考试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部署和组织,实行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单位进行统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 理局负责组织编写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并应就会计证考试有关命题、试卷印刷、考场设置、阅卷登分、合格证发放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具体的考务工作管理规定。


各级财政部门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会计证专业知识培训班的审 批和管理工作。具体的培训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制定。


第九条 取得会计证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可以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 格考试、会计专业职务的聘任和优秀会计人员的评选,可以按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非会计人员所取得的预备会计证,其证自签发日起有效期为 3年。有 效期内,可作为各单位选用、聘任会计人员的依据。持证人员被单位任用(或聘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在30日内到发证机关换领正式会计证, 同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有效期满仍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其所持预备会计证自行失效。


第十条 会计证实行验证制度。各级财政、税务等部门具有共同负责检 查和监督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权利。


第十一条 会计证及预备会计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印制、颁发和管理。


会计证应记载持证会计人员的职称、学历、单位、身份证号、会计证 号、发证时间以及年检、奖励、处分、工作业绩、培训、岗位变动等情况。


第十二条 会计证实行注册登记和年检考核制度。


1.取得会计证的人员,被单位聘(任)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由所在单位提出 申请,并在30日内到发证机关进行注册登记,注册后的持证人员作为正式会计人员管理。未经注册登记的会计证不予办理年检,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财政、财务部门组 织的在职会计人员培训。


2.在 岗会计人员应按规定向发证机关办理会计证年检。年检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由各基层单位将持证会计人员的情况按会计证所列内容逐项填写,并经本单位人事部门 核签后送发证机关进行年检。发证机关审核无误后,在会计证相应年份备注栏加盖验讫印章和日期,退回持证人。对未经发证机关注册登记、有违法乱纪行为、未按 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脱离会计岗位的,以及弄虚作假骗取会计证的,发证机关不予办理年检。


具体年检办法和注册登记制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 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制定。


第十三条 各级发证机关应对本地区、本部门持证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 分类建立业务档案,加强对会计证的后期管理。会计证档案管理应逐步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掌握会计证的申报、注册登记、年检及会计人员数量、知识结构等情况,建立会计人 才管理信息数据库。


第十四条 持证会计人员调离原单位的,应在离岗日 30日 内,由所在单位报发证机关备案。对于离岗后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由调出方发证机关向调入方发证机关提供证明并转出业务档案。调入单位应向同级发证机关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 注册登记后,其所持会计证可继续使用。


会计人员因离退、解聘、留职停薪、辞职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单位的,所 持会计证在有效期内不予收回,继续从事会计工作时,重新按规定向发证机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凡脱离会计工作岗位连续时间超过3年的,所持会计证自行失效,必须重 新参加考试或按规定申领。


第十五条 持证会计人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经济 损失,或受到两次记大过行政处分的,或弄虚作假骗取会计证的,发证机关应收回其会计证。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7年 1月 1日起执 行。财政部于1990年印发的《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有关会计证管理 的文件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 机关事务管理局可在不违背本办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附件二:关于《会计证管理 办法》的说明


1990年初,财政部印发了(90)财会字第 009号 《关于印发〈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的会计人员实行会计证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 政厅(局)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了会计证管理 工作。实施《会计证》管理办法5年来,加强了会计人员的管理,在一 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岗会计人员质量,促进了会计队伍的稳定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了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财政部 1994年统计,截止1993年底,全国有会计人员1200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和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 550万 人,共有421万人取得了会计证,占550万总人数的76.60%。实践证明,实行会计证管理办法是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进行间接管理的好形式。通过认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及适度管理,促进了各单位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 责,并从一个侧面制约一些单位搞任人唯亲和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工作在经济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国的会计人员数量已从88年的960万人增加到1200多 万人。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下这样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迫切需要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试行办法》在适用范围、考试内容以及后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已不能完全适 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存在政策不平衡问题,个别地区、部门擅自放宽条 件、降低考试水平,还有个别地区在会计证考试培训收费和发证过程中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此,我们总结了5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好的经验和做 法,对《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会计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的就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会计证管理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 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度管理,保证上岗人员的质量,促进会计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激发他们学习业务、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这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必要前提。现将《办 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办法》的适用范围


原《试行办法》中会计证的适用范围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会计人员”。《办法》将适用范围修改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人员。”作这样修改的理由是,原《试行办法》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主要是对国有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管理,没有将集体企业、私营 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在内。这是与当时我国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相适应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有制 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有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截止93年底的统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数为550多万人,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为650多万人,约占总人数的 54%。 因此《办法》将非国有经济组织中的会计人员纳入了会计证管理的范围。即《办法》中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集体 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一切实行独立核算、办理会计事务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二、关于会计证的颁发对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平均每年新增近百万人。单纯依靠大中专院校输送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需要从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中进行选拔,但 他们又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取得会计证后才能上岗。因此,我们对《试行办法》的会计证颁发对象进行了 较大调整,即《办法》允许非会计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和会计证专业知识考试,经统一考试取得成绩合格证的人员可以持预备会计证应聘从事会计工作,目的是促进人 才合理流动,向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非会计人员宣传和普及会计专业知识,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充实会计队伍,为用人单位选拔和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提 供便利条件。


但是,非会计人员不是会计人员,不能直接颁发会计证,只能颁发预备 会计证。因此,各级发证机关应对非会计人员取得的预备会计证进行专门的核发和管理工作。考虑到会计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办法》对非会计人员取得的预备会计 证规定了3年的有效期。非会计人员在有效期内上岗从事会计工作的,经所在单位申请和证明,发证机关才能为其换发正式的会计证,有效期满仍未从事会计工作的,所持预备会 计证自行失效,必须重新参加岗前培训和会计证专业知识考试。


三、关于会计证颁发和管理机关


为了避免“证”出多门,切实将会计证考试、培训、年检、注册登记等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办法》对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机关作了新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 财政部门是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机关,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会计人员所在单位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取得会计证人员的考核工作。今后,城乡集体 经济组织、无主管部门的单位、私营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中会计人员的会计证和非会计人员的预备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以及考试组织工作,均按属地原则统一由所在 地财政部门负责;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及其在京直属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证的颁发和管理以及考试组织工作,均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 局负责。其具体办法,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的实施细则执行。上述规定,一是便于统一管理,二是符合 《会计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规定的精神。


四、关于会计证考试和岗前培训


1.关 于考试科目。原《试行办法》规定会计证的考试科目为:财务会计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专业财务会计(一般应分为工业、商业、农业、预算、金融、交通运输、基 本建设等专业)、计算技术(会计应用数学和珠算)四门。考虑到上述四个科目是会计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办法》对此未作大的调整,只是将原 “专业财务会计”调整为“会计实务”,并不再按行业进行分类;在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根据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要求 到2000年,将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将“计算技术”科目调整为珠算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两个科目,目的是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普及,使广大会计人员 能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办法》也考虑到目前会计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会计电 算化的应用还不够普及,珠算仍然是会计工作中的主要计算工具。因此,允许考生自愿在珠算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两个科目中任选一门参加考试。


5年 来,从会计证考试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部门能够按照全国统一要求组织考试和培训,但也有个别地区在执行中擅自改变管理权限、减少考试科目、降 低考试水平;在教材内容及试题难易程度等方面,许多地区规定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个别省市将四个科目合并为一个科目考试,个别地区 将教材编写和命题工作全部下放到地市一级,使个别地区的会计证管理 工作出现混乱局面。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办法》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 政厅(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统一制定会计证考试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辅导教材,统一考核量化标准,切实把好会计人员的上岗入门关。


2.关 于考试的组织。原《试行办法》规定会计证考试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各级发证机关统一组织。目前,个别地区将考试有关组织工作交由各地(市)财政局 组织和管理;个别地区、甚至将《会计证》考试权限下放给培训班,结业考试合格就认帐。除此之外,各地区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农经工作主管部门也分别负责组织 乡(镇)、村集体企业、农民股份合作企业、乡(镇)、村(组)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考试和发证工作。考试工作存在各行其事、多头管理、考核标准不统一等 问题,不仅使考试组织工作重复,考试质量难以保障,而且给会计证的统一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由于会计证是对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专业水平的一种评价,是 认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应具备的起码或基本资格,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为了使会计证 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考试工作质量,根据《会计法》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的 有关规定,《办法》规定会计证考试实行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统一组织考试。


3.关 于岗前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岗前培训是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对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并且不具备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的人员,在上岗从事会计工作之前所进行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各级财政、财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培训工作加强审批和管理,对要求办班单位的师资力 量、课时安排、教学设备、收费标准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以创收为目的、低标准、高收费、滥办班现象的发生。


五、关于会计证的后期管理工作


《试行办法》规定“发证机关和各级负责会计专业职务评审的财政(财务)部门,应对本地区、本部门持证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分类建立业务档案。”由于这一规 定不够具体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做法不一,实际效果不佳。《办法》借鉴了一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补充了会计证注册登记和年检考核的有关 规定,目的是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和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持证人员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保证会计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各地区、 各部门要把会计证的后期管理工作提高到加强整个会计队伍管理的高度上来认识,以会计证管理 制度为契机,逐步将微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引入到管理工作中来,建立完整的会计人才信息数据 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现代化的会计人员管理网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