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素
效力注释:
现行有效
发文日期:
2025-04-15
发文字号:
甘人社通〔2025〕133号
发文机关: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甘肃省总工会、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收藏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商务厅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甘肃省总工会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妇女联合会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印发《关于支持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州)人社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各市(州)工会、团委、妇联,兰州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发展局、教育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农林水务局、商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


现将《关于支持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商务厅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甘肃省总工会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妇女联合会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4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支持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消费、扩就业的系列部署要求,加快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进一步推动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创业,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优化电商产业人力资源供给


1.加强电商技能人才培养。将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互联网直播营销、快递员等职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供精准、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鼓励电商企业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电商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根据电商产业发展需要及未来业态发展趋势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全面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开展订单式电商人才培养,推动技工院校与电商企业深度融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壮大电商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将在电商领域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取得较大创新贡献和经济收益的高层次人才纳入省领军人才和陇原青年英才的选拔范围。举办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互联网直播、寄递物流等相关高级研修项目,鼓励电商企业积极参加。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鼓励从事电商行业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加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育项目。(省人社厅负责)


3.建立电商人才专家库。建立电商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专家库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专家和人才对接机制,依托专家服务基地有组织有规模地组织专家,赴农特产品加工、信息技术、寄递物流、中药材加工等电商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才培训。(省人社厅负责)


4.优化人才评价制度。探索设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分析等职称评审专业评审委员会,培养储备电子商务领域专业人才。鼓励在我省从业的电商企业人员在企业注册地或工作所在地开展职称申报。对电商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社保、从业年限等申报限制性条件。对重点骨干人才可通过特殊人才评价绿色通道进行评价。(省人社厅负责)


5.完善人才评价方式。将我省乡村基层小微电商企业经营负责人纳入乡村实用人才评价范围。在电商企业就业和见习的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参加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时其之前业绩可累计计算,按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评审考试评价等费用。鼓励电商企业推行“电商直播现场+考场”的互动评价模式,在工作岗位、直播带货过程中考察评价对象技能水平。支持初级电商从业人员参加互联网直播营销专项能力考核。在电商企业实现稳定就业的,其在企业见习期取得的业绩和见习时间,可作为申报上一级职称的资格条件。(省人社厅负责)


6.健全电商人才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联系省属高校服务电商企业纽带作用,加强校企、院企对接合作,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按规定自主设置“创新岗位”“流动岗位”,聘用电商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向相关专业学生介绍行业动态和分享实操经验等,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训电商企业员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电商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7.提升重点群体从业人员能力。实施“青春兴陇”行动,持续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职业群体的培养凝聚力度,着力培育本土青年人才。组织退役军人参加电商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技能培训,引入AI、VR等数字技术提升培训效果。将电商课程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电商企业开展残疾人技能和在岗培训,支持职业院校扩大残疾人电商专业招生计划,提升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深化“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赋能巾帼电商人才“千百计划”,培养一批巾帼电商人才和陇姐优品推介官。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依托各级农广校将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农产品电商直播等专题授课和实操演练,提高学员运用手机发展生产和销售农产品的水平,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电商人才。实施“村播赋农”电商新业态人才培养,组织全省电商领域相关人员参加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线上大讲堂,举办甘肃省直播电商大赛,以赛促训,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新农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依托电商实现就业创业的能力。(团省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残联、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电商产业市场主体发展


8.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为符合条件的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创业个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陇原创业贷”“陇原惠岗贷”“陇原惠军贷”“陇原巾帼贷”和助残信贷等融资支持,在未开设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县区探索开展线上申请“陇原创业贷”“陇原惠岗贷”,提高融资便利度。(省人社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妇联、省残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9.促进电商企业降本增效。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按规定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扩岗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将电商企业列入“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重点支持范围,提供优质惠企便企政策服务。支持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与资本、技术、商超、电商在线实时对接,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拓宽退役军人市场主体的销售渠道。持续办好“陇姐带甘味·陇货优品位”陇姐优品线上线下集市,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各类电商展会、产销对接会,帮助拓展市场,促进巾帼电商企业发展。(省人社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妇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0.支持家政企业拓展电商业务。实施家政训练营暨家政数字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培育家政领域电商人才。推动家政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家政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网络营销、运营和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新的业务空间,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省人社厅、省妇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1.做大做强电商类乡村就业工厂。对接东部省份引进优质电商企业,通过培育带动+业务分包+跨区域联动产供销对接+联合联营等模式,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拓宽市场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电商类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按规定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县域电商产业发展壮大。(省人社厅负责)


12.促进重点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引导旅游演艺、文娱体验、研学旅游、银发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与电商深度联动,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推广门票、衍生品及文创产品。鼓励重点景区、夜间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园等嵌入“创意市集”,设立文创、非遗手作、文化主题餐饮等电商专区,开展“文旅带货季”活动,培育一批融合型电商示范项目,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一体化销售模式。支持各地推动本土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转化,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一批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省文旅厅负责)


三、拓展电商产业吸纳就业容量


13.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电商领域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贷款、补贴申请发放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邀请从事电商运营、企业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专家组建创业指导队伍,定点联系电商企业,常态化、制度化为电商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服务。依托工会驿站、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等阵地,为服务电商领域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职工之家APP“就业帮扶云”,常态化开展“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联动线下公益专场招聘会,搭建全域、高效便捷的“全链条”就业服务桥梁。(省人社厅、省总工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支持培育电商新业态企业,推动短视频、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支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开发设立有关农产品采收、整理、包装、装卸等适合岗位,吸纳当地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落实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电商企业申报参加“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引导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在创意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多领域灵活就业。(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5.培育打造劳务品牌。依托人社部“劳务品牌数字服务平台”和“如意就业”甘肃省公共就业服务网等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线上展示交流和对接协作模式。发挥“陇南电商”省级劳务品牌示范效应,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就业创业效果好、市场认可度高的电商类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按规定给予奖补。(省人社厅负责)


16.推动创业平台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创建高质量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和省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与就业实训基地,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园、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提供实习实训、运营指导、创业孵化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支持电商产业链做大做强,发挥产业带动就业集群效应。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就业创业项目,辐射带动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和创业,对管理运营规范、安置残疾人就业10人及以上、帮扶残疾人就业效果好的电商企业优先纳入残疾人就业帮扶省级示范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电商类返乡创业主体认定为“甘肃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的,按规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残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7.支持重点群体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在税费优惠、场地保障、房租减免、申请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贴,降低初创成本,激发投身电商领域创业热情。引导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筛选电商类返乡创业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省人社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残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农村电商带动就业能力


18.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做好榆中县和白银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通过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取得长足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保证生鲜和加工农副产品质量,减少运输损耗。(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9.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立足我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贸流通企业引入专业团队,完善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等配套服务,讲好“甘味”品牌故事,展示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的良好形象。引导线上地方特色馆、旗舰店和线下“甘味”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商体验馆品牌化运营,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推动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0.深化拓展“甘味出陇”在线营销。支持各地搭建直播平台,发挥现有直播平台、网红作用,打造网络IP,吸引在线流量,建立“甘味”农产品销售的新载体新通道。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推动创业就业,营造浓厚的直播电商氛围,示范带动“直播”新载体快速发展。(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电商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21.优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将支持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纳入“十五五”时期全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项规划,推进实施电商领域等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助力提升从业群体就业创业能力。(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22.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将促进电商产业发展作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积极主动作为,密切沟通协作,着力推动产业就业协调联动。持续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作用发挥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电商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积极性,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省政府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3.强化政策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发布支持电商平台建设、技能培训、品牌培育、资源链接和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服务清单。落实落细各类政策规定,发挥政策集成叠加效应,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以及东西部协作资金,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效益,助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就业带动力。(省政府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强权益保障。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立协商协调机制,指导电商平台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提供定向就业援助、社会实践实习岗位等方式,结合“金秋助学”“工会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帮扶关爱服务,稳固就业民生底线。(省总工会负责)


25.选树培育典型。举办电商领域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竞赛参赛企业和选手落实表扬奖励政策,纳入职工疗休养计划。开展陇原工匠培育选树工作,对符合全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评选条件的纳入评选表彰范围。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培树适度向电商领域倾斜。在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设置电子商务赛道,组织开展电商领域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和青年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案例,提升从业人员创业创新能力。(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6.广泛宣传引导。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支持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创业典型,推广优秀创业项目,讲好电商品牌故事,努力营造全省电商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电商领域就业创业。(省人社厅负责)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