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如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与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不同。其分析方法有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两种。 1.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可简称为能力差异)。 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与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不同。其分析方法有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两种。 1.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可简称为能力差异)。 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能力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生产能力与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能达到生产能力而造成的损失。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力-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力-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力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要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力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力而形成的闲置能力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因为固定制造费用一般与形成企业生产能力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相联系。举例来说例如一台机器,它每月设计可运行1000小时,这是它的生产能力,但实际一个月运转了800小时,那它就闲置了200小时/月,这就会产生闲置能力差异。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是根据实际产量和每件产品在这些机器上加工的单位标准工时计算的工时,但实际加工有实际工时,这两者之间的差,体现了效率,由此产生的差异称为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力-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财务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

2022-09-09
关注公众号
Loading...